北汽新能源自2009年創立之初,就被北汽集團規劃為未來將獨立上市的一家公司。自2014年開始,北汽新能源就開始籌備上市,到去年8月,完成了B輪融資,同時落實了員工持股計劃。但是,按照相關規定,在A股上市需要連續三年盈利。北汽新能源在2014年和2015年連續虧損,到了2016年,才實現盈利1.08億元。
據乘聯會公布的今年3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來看,北汽新能源依然保持老大的位置,而且這個寶座已經持續坐了5年。但是,從具體車型來看,在8876輛的總銷量中,EC系列的銷量為7818輛,占比高達92.6%。EC系列屬于A00級純電動,北汽新能源將產品線布局成這樣,簡直與御捷、雷丁這類低速電動車企業沒有太大區別。
據了解,北汽新能源已經形成了北汽和ARCFOX兩大品牌,包括EC、EV、EU、ES、EH、EX、LITE共計7大系列10款產品,車型涵蓋轎車和SUV,價格從14萬-36萬元不等。這樣的規模,在國內純電動汽車市場可謂是產品種類非常豐富。
不過,在EC系列產品爆發增長的同時,高端EU系列、EV系列、EX系列的銷量則跌入谷底。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張志勇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,EC系列車型級別小,而且價格偏低,這種產品銷量結構會極大影響品牌的溢價和客戶群體。一旦產品銷量出現波動,更會對企業造成重大影響。如果北汽新能源長期持續這種狀態,那么,將很難提升品牌影響力,完全不利于公司長久發展。
此外,隨著補貼大幅退坡,外資品牌紛紛進場,北汽新能源面對的競爭也日趨激烈。光是大眾、福特、日產、奔馳、寶馬這五家跨國公司在2025 年前就將有 141 款新能源汽車車型投放到中國,而這些計劃僅僅是未來 200 多款跨國品牌中的一部分。
從短期來看,高續航純電動車型則很可能在今年后半年形成主流趨勢,包括吉利新能源EV450、瑞虎3xe以及造車新勢力的威馬、小鵬等,續航350km以上的車型比比皆是,屆時,北汽新能源的EC系列將無法獨挑大梁,這會為公司帶來嚴重的經營隱患。所以,對于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,尤其是像北汽這樣產品銷量結構單一的品牌來說,如果在產品規劃布局上不能快速作出轉變,即便成功上市,未來也有可能被市場淘汰。
今年,北汽新能源將推出多款高續航車型,包括前不久上市工況續航也達到327km的新車EX360。此外,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,續航超過400km的北汽新能源EU5也公布了售價,并將在6月份正式交付。這款車的續航可達570km,在當下純電動汽車中續航能力首屈一指。
EU5和EX360被共同賦予承擔北汽新能源銷量主力軍的重任。
要利用上市為自己未來目標創造有利條件,恐怕北汽新能源還是要先考慮如何提高自身硬實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