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|
業內預期今夏煤價會再度攀升,而目前煤電標桿上網電價上調的預期落空;煤電產能過剩嚴重,全行業一半多的機組復工,且往年產能過剩的壓力還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向;非化石動力“步步緊逼”……種種要素之下,往年煤電企業的運營情況堪憂。
自去年3月份以來,繼續低迷的煤炭行業在國度多項脫困政策的安慰下一路狂飆,攻城略地,用“十八連漲”的輝煌戰績徹底打了個翻身仗,環渤海動力煤指數一度躍升到607元/噸,一時被喻爲“煤超瘋”。面對煤價的節節飆升,政府有關部門經過一系列組合拳,遏制了煤價飆升的勢頭,完成了“八連降”,上周環指與上期持平、維持在593元/噸程度線上。至此,煤電單方都有所斬獲,再加上長協價電煤的掩蓋面越來越大,兩家“面子上”都還能過得去。
今夏煤價下跌概率大。去年年底之前,各路煤炭陣線去產能捷報頻傳,各省份差不多均提早超額完成年度去產能目的義務,全煤行業2.5億噸的落后產能失掉化解。往年,依照日前剛剛出臺的煤炭“十三五”規劃,全年依然要去產能3億噸,相比去年有所添加。假如照此方案順利完成年度目標,且往年3月供暖時節完畢之后恢復到276個任務日的話,到往年冬季用電頂峰時節,煤炭供需緊張將成爲大約率事情,煤價再度攀升在所難免,煤炭企業的“好日子”又要來了。
反觀煤電企業。雖然環渤海指數初步穩在了593元/噸的程度線上,但實踐成交價恐怕要高得多。而且,去年一年雖然煤價漲得超出預期,依據煤電價錢聯動計算公式測算,2017年煤電標桿上網電價均勻本應每千瓦時下跌0.18分錢,但由于聯動機制規則標桿上網電價調整程度缺乏每千瓦時0.2分錢時,當年不作調整,計入次年,因此煤電企業期盼已久的電價“漲一點”落空,日子愈發困難。